当前位置:火鸟小说网>历史军事>光宗耀明> 第85章、大发内帑,大收人心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85章、大发内帑,大收人心(1 / 2)

乾清门那边,沈一贯站起来之后,回到了孔尚贤身后。

这个“请恩”的功劳,申时行和王锡爵又“让”给了他。

然而这是好事吗?显得他沈一贯在皇帝心里的分量还是很重。

如此一来,随后的风波之中,就会有更多人求到他沈一贯头上,出面“求个公道”。

而后则是吏部尚书出班奏请圣裁:这年终勤职银该如何落实?

都是昨天就商量好的事,朱常洛自然对答如流、圣裁方略。

“天下文官,上至正一品,下至不入流,皆以此次考功为准,实职在任者有,虚衔寄禄者无,兼领职差者半。依品级不同……”

这下在京诸官都听明白了。

能拿到多少银子,还要看这次举国范围内的考功结果。

此前只是针对仅需要吏部部推的那些品级,现在虽然加上了三品以上,但这些人都只是定额百两,算是皇帝给重臣们的一次赏赐罢了。

“……旨意急递各省直,过年之前就照考功最下等之标准先发至各官。考功加紧,至明年四月前一同汇到吏部,考绩中上者再补发其余银两。并明年殿试后新科进士授职,一次把两京及地方缺员都补齐。”

“陛下圣明!”

从现在开始,有了很明确的时间点。

这一次的考功时间和人事冻结时间有点长,但这也没办法,可以补的缺位实在太多,又叠加了新科进士授职。

但毫无疑问,皇帝愿意从内帑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银子,还只是专门补给天下如今在职的文官,足以证明皇帝对这一次调整的重视。

说是奠定新朝的施政班子也不为过。

这个过程里必然还有其他重臣的调整。

而后又是户部尚书陈蕖出班了,所奏之事是:“启禀陛下:自五月至今,先是延庆公主丧仪,而后数次郊祀,而后册立、登基,大典连连。国库银两,支礼部颇多。而今在京诸官今年俸银……”

说到后面,低品朝参官不免看着陈蕖年迈的背影:这不好吧?皇帝刚说了拿出那么多银子发,你又说其实今年本应发的俸银都没法全发了?

但大司农是個好大司农,为大家今年的工资着想。

“……太仓京师岁出,勋贵、文官、武臣、巡捕、锦衣卫、军匠、班军……”陈蕖一项项地说着,“今年该银总计九十一万六千余两,太仓库尚短缺三成有奇,其中还有该移内帑之二十万两买办费……”

朱常洛听着这些话,看了看田义。

这件事不在此前所选择的几件事里,那么就是陈蕖临时当面呈奏了。

太仓库的京师的现金支出,除了本应由漕粮供应的在京文臣和京营将卒花费,竟然又包括了本应由皇帝金花银负担的在京武臣及锦衣卫等俸禄。

朱常洛之前还真没把账翻得这么细致。

现在众目睽睽之下,难道他要问一句这买办费是什么?

好在陈蕖说完看了看皇帝暂时没反应,又补了一句:“万历六年三月,太上皇帝降旨,令户部每季加银五万两,以资买办孝奉两宫圣母。实则在京武臣俸银有缺,属户部太仓库暂借支。然此后便成定例。臣斗胆叩请陛下圣断,废此买办费,则太仓库账目更明晰。臣也能与工部商议一二,军匠折银先由借支,则今年该支俸银可以勉力支应。”

现在朱常洛听明白了。

如果是万历六年的话……他那老爹还过着穷日子,朝政由张居正在主持。

那个时间节点,好像正是万历刚刚大婚。

大明有两个太后在,又多了新皇后、妃嫔及一干国戚。

赏赐都是内帑花钱,密集花钱之后,本应由皇帝内帑发工资收拢人心的在京武臣却拿不出钱来给俸银了。

于是就以孝顺两宫太后的名义从太仓库借支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